【西湖物种周历】乌鸫
让自然生活成为杭州的一张名片
博物·生活·乡土
咨询微信:shanshan182057
在杭州可见的鸫科(Turdidae)鸟类中,乌鸫(Turdus merula)是最大最常见的一种了。说它最大,因为它的体长达到29厘米,比其他鸫类大好多。比如冬天的灰背鸫,体长才24厘米,其他鸫类大多和灰背鸫差不了多少,唯怀氏虎鸫(旧称虎斑地鸫)大些,体长28厘米,还是小于乌鸫。说它常见,有两个原因。一是数量多,在西湖周边各公园、各大中小学校园、运河和中东河沿岸绿化带、各居民小区、郊外农田……随处可见。二是留鸟,乌鸫一年四季都在我们身边,不经意间随时可能遇见,而其他鸫类只是季节性可见。比如灰背鸫、怀氏虎鸫等冬季才能见到,夏季没了踪影;白眉地鸫等只在迁徙途中短暂歇息,一年两次过境杭州,很少进入主城区,多半只在郊外停留,故每年只有短短几天的机会,想看还得去郊外,更不容易相见。
(乌鸫雄鸟)
乌鸫的雄鸟全身乌黑发亮,喙色鲜黄,有金黄色眼圈,雌鸟远看黑色,近观呈深棕色,幼鸟胸腹部呈黑白斑纹。有人说分不清乌鸫、乌鸦或八哥,这三种鸟儿都是黑色,但差别不小,乌鸦体型比乌鸫大好多,体长接近50厘米,喙黑色而粗壮,八哥额前有一撮冠羽上翘,喙的颜色比乌鸫淡一些,呈黄白或灰白色。掌握这些特征,稍作观察,其实不难辨识。
(乌鸫雌鸟)
(乌鸫幼鸟)
乌鸫是杂食性鸟类,擅长翻草地,抓蚯蚓,在乡村常会在农田或林地捕食蚂蚱、蛴螬、蝼蛄、蛞蝓等其他小动物,春夏繁殖季节养育幼鸟,捕食量不小,对控制农林虫害有重要作用,有“农林卫士”之称。冬季很难找到这些小动物,乌鸫以素食为主,会吃樟树、女贞、山麦冬等植物的果实。
乌鸫善鸣,自古就有百舌鸟之称。同伴之间相互联络时,是简单短促的单音节鸣叫;天空有猛禽盘旋或有生人靠近,察觉危险,向同伴报警时,它的鸣叫尖利刺耳;繁殖季节求偶时,它唱情歌十分婉转悦耳,是复杂的多音节song,可惜我学不来。乌鸫模仿其他鸟儿鸣叫的本领比我高明多多。有一次听到伯劳凄厉嘶哑的鸣叫声,我循声找去,靠近后才发现受骗,居然是乌鸫,它这么做,是伪装成伯劳想吓唬和驱离其他小鸟吗?也许吧,我无从证实,只是这么猜想。唐代诗人刘禹锡曾盛赞乌鸫之善鸣,其《百舌吟》诗云“望簧百瞬音韵多,舌端万变乘春辉,黄鹏吞声燕无语,索莫无言高下飞。”
乌鸫有很强的领地意识,繁殖期更甚。曾目睹一只乌鸫驱赶外来同类,警告无效后发起攻击,两只乌鸫打得难解难分,直到其中一只斗败逃离,战火方才告熄。
乌鸫通常在大树枝桠间筑巢,每窝产卵4~5枚,雏鸟出生两周后离巢。如果附近没有合适的地方,有时也会在民宅阳台上找个花盆筑巢,这样的事几乎每年都有耳闻。无论是觅食还是繁殖,乌鸫高度适应城市生活,它们已经学会与人共处。
乌鸫在我国有4个亚种,分布很广,东至浙江,西到新疆,都能见到乌鸫身影,南方多于北方。在国外,乌鸫还有其他亚种,广布欧亚大陆,是瑞典国鸟,非洲北部亦有分布。
乌鸫在我国的分布图,出自《中国鸟类野外手册》。
点击下方链接,查看往期西湖物种周历详情:
关于“西湖物种周历”
让自然生活成为杭州的一张名片,浙江山野希望为杭州市民打造一个有博物情怀的、充满乡野生活气息的杭州。我们希望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引导市民认识自然,从兴趣爱好出发,激发大家保护杭州山水自然之心。
2017年,我们会跟大家一起换个角度感受西湖,精心准备了27种植物和27种动物,在这一年的每一周里陆续向大家展示,希望将自然的种子撒进更多市民心间。
与此同时,浙江山野与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将联合推出2018年款《西湖物种周历》。每周介绍一个物种,每周欣赏一幅物种手绘图,感受山野,感受美好生活。
科学博物馆
帮助孩子探索大千世界
长按二维码关注
让自然生活成为杭州的一张名片
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